(1)模具的規模(大小、結構)。模具的大小是模具設計的關鍵。如果小了,剛性不足而成型困難;如果大了,增加模具成本。
(2)模具的材質。大多使用機械結構用鋼,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可用塑料模具專用鋼。預先淬火硬化的特殊鋼的切削很麻煩,且價格稍高,但是成型性好。
(3)取料。畫出模具概略的設計圖,準備主要部分的材料。大型的模具應特別鍛造。
(4)分型面的位置和形狀。一般均以分型面作為尺寸的基準。[敏感詞]不要有斜線。
(5)側凹槽的脫模方法。側凹槽的脫模機構是發生故障較多的地方,所以要盡可能簡化。
(6)頂出的位置。頂出位置設在平衡和有效的地方。
(7)澆口的位置和種類。由于澆口種類不同,而且有二級主流道,成型稍麻煩。應盡量選取簡單的結構。
(8)模具的鑲件結構。制品設計人員有時不知道鑲件結構的情況,因此,模具設計人員應積極提出建議,改進制品設計,這一點非常必要。
(9)冷卻水孔的位置和形狀。為使制品不變形。且能高速成型,需要向通入大量的冷卻水(溫水或冷凍水)。冷卻水孔在模具設計的一開始未考慮的話,以后不好開孔。
(10)成型機械安裝尺寸。模具[敏感詞]制成特定的專門成型機械,但是,想要在幾個成型工廠間交換使用時,應利用標準化的手冊。
(11)模具結構詳細的設計。制作模具的詳細裝配圖。
(12)制品詳細的設計。它決定模具部分的詳細尺寸。普通的模具,成品尺寸加成型收縮率的尺寸作為模具尺寸。
(13)制圖。模具圖、零件表各一套。至此,大體完成了模具資料的取材。